从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那么中国航天日为什么设为4月24日? 那是因为1970年的这一天,长征1号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 竖起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早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要搞就搞得大一点。 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一定进展的情况下,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开始组建了由赵九章任院长、代号叫"651"的卫星设计院(公开名称为"科学仪器设计院"),并把中国第1颗卫星命名为东方红1号。从此,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开始。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召开了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把东方红1号的发射时间定在1970年。其成功的标志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所谓"上得去"就是首先要保证卫星飞上天;"抓得住"就是卫星上天以后地面设备能对卫星实施测控;"听得到"就是卫星要播送音乐,且可被地面接收和听到;"看得见"就是卫星在轨飞行时能让地面上的人用肉眼直接看得见,以便鼓舞人心。 1967年初,中央正式确定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播送《东方红》乐曲,以便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967年底,中央最后审定了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规定该卫星不小于150千克(最终确定为173千克),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并正式命名为东方红1号。该卫星上天后要"上得去、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到"。为此,后来想了不少办法,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 东方红1号的具体任务是测量卫星本身的工作参数;探测空间环境参数;为中国奠定卫星轨道测量和无线电遥测技术基础。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达到这些要求,经专家们多次论证,最后确定东方红1号由结构、温控、能源、《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遥测、跟踪、天线、姿态测量7个分系统组成。由于是首次研制,所以对每一个分系统的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都是十分艰难的攻关过程。 该卫...
作为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正寻求战略升级。「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