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争执近一年的庞巴迪"倾销"案迎来意外转机。当地时间上周五(1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4-0的投票数量驳回了波音的申述,理由是波音并没有受到庞巴迪出售C系列产品的危害。
这就意味着,之前美国商务部通过的争对C系列征收300%反补贴及反倾销征税也成为了不可能,C系列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又再次被打开了一个小口子。
为何是小口子?因为,此事还未迎来最终裁决。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名发言人的表述,波音仍有机会就争对庞巴迪的倾销指控向位于纽约的国际贸易法庭展开上诉。在最终结论还未出来前,一切皆有可能。

不过,不管怎么说,庞巴迪C系列在美国的销售又得以向前一小步。此前,由于高额关税的压力,大部分美国航企都对C系列飞机持观望态度。而本身就是争对美国市场的C系列在被限制之后,庞巴迪更是直接被逼入到破产边缘,最终无奈卖身空客。
为何波音会对庞巴迪步步紧逼?
其实,庞巴迪关税争端正好处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崇贸易保护政策的背景之下。此前,特朗普一直秉持"美国优先原则"对多国的出口及政府补贴政策展开指责。而庞巴迪争端则是众多事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一个。
由于庞巴迪是加拿大企业,且英国等国也深入的参与了这一项目,如庞巴迪在北爱尔兰设厂制造机翼等部件,因此在贸易争端开始,加拿大政府和英国政府都为庞巴迪站台。
即便如此,川普最终还是不顾"盟友诉求"支持波音继续申诉,而这也导致了波音售加F-18计划的流产。
同时,作为庞巴迪C系列最大客户的达美航空也用100架空客订单表达了自己对波音阻挠交易的不满。
但波音对C系列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波音对C系列如此紧张的根本原因是C系列真的威胁波音在美国大本营的市场。
从产品角度看,C系列飞机可以说是十分优秀。
相比以往庞巴迪民机产品,C系列实际上是一款干支结合的飞机:CS100为110座级,CS300则为130座级。
概括来讲,C系列相较传统支线客机有几大优势,载客多、飞的远、技术新。从技术角度看,大规模复合材料的应用和新发动机及外形设计,使得其比737MAX和A320neo还要领先一代。再配上更有竞争力的经济性,C系列更能满足美国航企对国内干支航线的痛点。

而且,庞巴迪的野心不止于此,之前庞巴迪甚至还考虑过150-160座级的CS500研发计划,如果当真投入研发,更是直接紧逼737和320的核心业务。其背后还是庞巴迪不甘于目前地位,想挑战新市场的心。
作为庞巴迪呕心沥血的转型之作,C系列的出现直接挤压了A319和737MAX-7的生存空间。空客在收购C系列后就曾表示,将考虑停产A319。
另外,对于美国航企来说,许多美国国内支线航班常年客流在100人左右,用60-80座的涡浆飞机飞太小,用737又吃不饱,这时候,作为填补空白产品线的C系列的优势就出来了。
目前,空客可以说成为这场竞争中的最大"赢家": 本来空客是和波音一起阻击庞巴迪,但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在关键时刻,空客以0元的价格成功吃下了C系列50.01%的股份,在没有付出研发成本的情况下获得了一款先进机型填补了产品线的空白。
庞巴迪也获得了喘息机会,在空客的帮助下,庞巴迪将在美国本土建立自己的生产线来规避关税。不仅如此,庞巴迪还斩获了中东及欧洲的数十架飞机订单。
而始作俑者波音反而成了最大"输家",没能成功阻止庞巴迪进入美国市场,还丢了加拿大的军机大单。而且,面对完善产品线后的空客步步紧逼,波音也只能找巴航工业来一起抗衡。
以目前的状况看,这场贸易争端还将继续,在尘埃落定前,美国市场还会继续观望一阵。庞巴迪方面也表示,虽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驳回波音申诉,其还会继续自己的美国建厂计划。

评论
发表评论